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讽刺官员七律诗词四句名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讽刺官员七律诗词四句名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维2首七言律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岐阳九月天微雪赏析?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这是一首标准的七律,无论结构还是内容都非常圆熟。首联交代时间、地点、气候,九月虽然算不上岁末,但一旦下了雪,还是让人感觉岁末将近,这是心绪的自然反应。
颔联的对仗非常精炼,一个“急”字,一个“深”字,写尽苏轼内心的孤寂感。颈联的对仗则诠释了工整,上下联的每个字都严丝合缝,教科书般准确。
不过,仔细品味这首诗,我们似乎能发现苏轼的两个惊天秘密。此时,苏轼不过二十七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他在诗里却写道“白发秋来已上簪”,已然添了白发。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意思是说最近天气太冷,我买了一件貂裘,御寒效果不错,出塞都没问题,忽然想去西边看看还有什么好宝贝。(传:驿站的车马;琛:珍宝。)
杜甫写出七律诗的顶峰之作,诗圣漂泊一生,为何没能回到故土?
首先,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所以,杜甫能不能回到故土,其实不是他主观上能够决定的。
对于古人来说,客死异乡,是人生一大悲剧。而实际上,今天很多老一辈都不愿年纪大了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像我爷爷九十多,从来不在我姑姑家过夜,意识里根深蒂固地要倒在自家榻上。
从境遇来说,杜甫一生漂泊无定,没能封妻荫子、金榜题名。当然,那个时代,但凡有惊世之才者,都不愿意走科考的路子,因为觉得跌份儿。比如李白,就是个典型例子。而杜甫比起李白来说,其实底蕴是要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其父亲爷爷,都是诗文高手。只不过,造化弄人,没能让他成为富二代或者官二代,这或许算是他的悲剧和不幸。毕竟,离开经济基础,他再高的理想也无枝可依,这也是他最终死在不该死的地方的根本原因。
不过,这样一来,一个伟大的诗人却注定横空出世。我想,如果他泉下有知,也必定能够安息了。生前再多繁华,可能在某种意义上,都抵不过身后被代代景仰。
梅花吟
松竹籍为友,无意竞***;
守过寂寞岁,又是一春秋。
群芳难同流,黄昏暗香浮;
清寒炼傲骨,浊世造孤高。
这是本人早年所作,我等俏小之辈尚且有此一境,杜甫“诗圣”何处不家为,安是世俗能洞察其思想境界之高远?
唐代诗圣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文***冠绝古今,留下许多千古传颂的佳作,为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作用。
杜甫满腹才华,远大的抱负,以及一生忧国忧民的胸襟和气魄……
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才思斐然的文化人,都摆脱不了清高,但是更重要的要入世,要随波逐流,进入到尘世中去。
读书之人,他的出头之日,就是要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有才华的人,仅仅是一篇文章你所论述的观念以及价值不见得能入主审阅卷官的法眼,这是需要际遇以及贵人的提携,才能平步青云。当然了也有朝代相互勾结,贿赂官员***现象的存在。
虽然杜甫的诗,成就很高,但是一生不得志,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杜甫生活的时代,民风淳朴,思想开放。虽说是杜甫诗在民间和庙堂里流传,即使是你有才华,但是你尽揭露社会的丑恶的现象,这是对朝廷政绩的讽刺,也是他人生不得志的主要根源吧!
杜甫死后不能回到故乡,也许是妻子儿女没有经济能力的缘故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官员七律诗词四句名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官员七律诗词四句名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