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大款狂妄七律诗词四句,讽刺狂妄的诗句

kodinid 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讽刺大款狂妄七律诗词四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讽刺大款狂妄七律诗词四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平仄到底重不重要?看古人的几首绝句,大家来看看评评?

平仄到底重不重要?看古人的几首绝句,大家来看看评评?

中国民族化,各省语言读音各不相同,真正讲标准普通话的人也不多,如果认为平仄是那么重要的话,那么不会普通话的人写诗,怎能写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诗呢!所以我认为我们现代人对平仄不那么重要,如果被平平仄仄局限捒搏,那么不会讲普通话的人永远不会写诗?毛主席满口湖南语,他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所以他写的诗不讲求平平仄仄,但他写的诗词同样闻名世人。所以我个人认为写诗平仄不平仄不重要,重要的是诗文上下文相呼应,诗的意境鲜明,耐人寻味就是好诗。

平仄到底重要不重要?

讽刺大款狂妄七律诗词四句,讽刺狂妄的诗句-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要分是什么诗体。平上去入古代汉语四声,在南朝齐梁时才开始发现,你不可能要求这之前的诗歌去讲究平仄吧?即使是诗歌爆炸的唐朝格律诗(近体诗)的各项规则直到中晚唐才基本定型,这之前失替、失对、失粘的近体诗比比皆是。如李白看了都不敢题诗的崔颢那首《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里本该对仗,却不对仗,而且“黄鹤一去不复返”仅一个平声字,明显失替出律,照样让人景仰就是这个原因。

诗中不仅仅只有格律诗,还有大量的五古、七古、乐府诗,这些诗本就是不讲平仄格律的。

代表李白最高艺术成就的诗,也不是格律诗,如《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都是乐府体诗,不仅不讲格律,而且字数都不固定,三言、五言七言,甚至十言句也夹杂其间,如果用平仄格律去检测这些诗,那就是笑话一个。

讽刺大款狂妄七律诗词四句,讽刺狂妄的诗句-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白不是不能写格律诗,其即兴写就的.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等三首,不仅美仑美奂,而且无一处出律。但李白个性就是狂放,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出出律又算得了什么,谁能有他那充足的底气呢?

题主举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按照“一三***论,二四六分明”法则,只要不出现孤平、三仄尾、三平尾(三平调)句,就符合格律基本要求。这样看来,也仅仅只有第二字“人”应仄却平,一处出律。而题主这个所谓的平仄格律检测器,四句二十八字却有十三处出律,实在是荒唐得不能再荒唐,完全不知道格律为何物!

讽刺大款狂妄七律诗词四句,讽刺狂妄的诗句-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题主举的另两首又怎样呢?

这两首,一首柳宗元的 《江雪》,押的是入声韵;另一首是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押的是仄声韵。这两首都是五言古绝,属古体诗范畴,本就无平仄要求,却要去拿平仄格律检测器去检测,这就等于拿西洋画的标准去检测国画了,实在不好意思啊!

现在一些人,学了两天平平仄仄,就拿格律当圣经,连“一三***论,二四六分明”这样的基本变通都不知道,只要看到有一处不一样,也不管是不是一三五变通句,就象蚊子看到了鸡蛋上画的线,就以为找到了缝隙,那一个兴奋劲,简直无法形容啊!

名作经常这样的,比如《静夜思》,“疑是地上霜”二四位都是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重复的字可以不说,二三句不粘,你也可以说是折腰体,但是三四句的“头”字平仄对不上啊,这下算不上“救拗”了吧?有的名作还是三平尾三仄尾,古时候也讲名人效应吗?

还有连李白都佩服不已的诗,一点规矩都不讲。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里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看这个

《所见》

对于写诗,平厌其实并不重要,只要通顺易读就好。

但对于对联,要不分平厌,各自为政,没有规则尊守,那就等同于造句,不是对联。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人。不喜勿喷。特别申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大款狂妄七律诗词四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大款狂妄七律诗词四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平仄 格律 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