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有哪些

kodinid 1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不听劝告执迷不悟诗句?
  2. 红楼梦贾宝玉文会上的评价?
  3. 北宋亡国之时,备受唾弃的蔡京、高俅两贼臣,为何结局截然不同?

不听劝告执迷不悟诗句

1.不听好人言,必有恓惶泪。

2.曾观前定录,万事不由人。

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有哪些-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执迷不悟又何妨,浊酒宜浇半世狂。

4.不将辛苦意,难近世间财。

5.一日结成冤,千日解不彻。

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有哪些-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7.一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有哪些-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句: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一、原文

《琴操》曰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二、翻译

《琴操》说: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癫人提着葫芦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你不要涉水渡河啊!你却一定要涉水渡河!未曾渡过却淹死在河里!拿你怎么办呢!

红楼梦贾宝玉文会上的评价?

宝玉是一个性格叛逆,不喜欢读书,尤其是厌恶八股文,不追求上进,即奇又俗的人物。《红楼梦》中一段诗词这样描写贾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林黛玉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

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

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贾宝玉是个半现实意象化的人物。就像警幻仙姑所说的:“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

他的”痴情“,不仅表现在对林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贾宝玉的痛苦已超越了一个家庭破败之痛苦和个性压抑之痛苦,这是属于众多人的痛苦,是感到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

他绝望又找不到出路,一种孤独感和人生转瞬即逝的破灭感,透着诗人气质,散发出感伤的气息。但是宝玉又不愿意孤独,不愿意离开生活,离开他钟爱的林黛玉和众多的女子。因而更加深了他的痛苦。

北宋亡国之时,备受唾弃的蔡京、高俅两贼臣,为何结局截然不同?

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高俅并不算是个大奸大恶之人,北宋有著名的六大奸臣(分别为: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以高俅的道行,跟这些真正的大奸臣放在一起,他“不够资格”!

在四大名著的《水浒传》中,文中写到了四大奸臣(分别为:蔡京、高俅、童贯、杨戬),其中以高俅着墨最多,因此很人误认为他是个最大的奸佞之辈。虽然他排名在蔡京之后,但很多人认为他比蔡京还要阴险奸诈。


实质在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在此需要先声明一下,本人毫无为高俅犯案的意图。)

在《宋史》已经《北宋要略》等文献中,曾提到过高俅,但是对这个人的着墨并不多。史料称此人是个孝义之人,发达之后,不忘旧主人苏东坡当年对自己的提携,视为恩公。凡有闲暇时间,必去拜望恩公。并且对朝中元老十分尊敬,从不多嘴和诽谤朝中大臣。由此看来,高俅的人缘不错。但恰恰也正是这些只言片语,让我们不难看出,高俅是个非常有心机的人。很会察言观色,跟任何人都把关系处好,让人抓不到把柄。

虽然在《水浒传》中高俅的身份是官拜太尉,但真实历史上高俅从未做过太尉。这个人的人生仕途很好,因为善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且在礼仪方面很在行,多次令龙颜大悦,因此很受徽宗的喜爱,曾有一段时间管理东京禁军。但就是这段期间,高俅徇私枉法,弄到乌烟瘴气,虽然有人弹劾,但因为有徽宗偏袒,高俅平安无事。

后来金人渡河之后,高俅随徽宗南逃,一路之上对徽宗照顾有加。不过此时却与令一个大奸佞太监童贯产生摩擦。两人之前本就不合,如今更是势同水火。结果高俅被童贯留在泗州,后因病回到开封,于靖康元年病死于开封。在其死后,徽宗念其昔日功劳将其追封为吴国公,高俅算是得了个善终。

高俅为何会得到这样的善终,其实依旧与他的心机有关,历史中并没有写过高俅对待百姓怎样怎样,显然他并没有在当时的民间形成坏名声。加之徽宗的袒护和自己的远见,高俅能有这样的下场,算是大幸。


但另一位大奸佞蔡京就没有这么好的下场了。

蔡京其人是正正经经的文化人出身,通过努力得到功名,自己进入官场。此人的才华确实不能小觑,就连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元老人物都佩服他的才学,对他刮目相看。但蔡京在为官为人方面就远远不如高俅有心机有远见。史书称此人依仗徽宗的偏袒,对其他大臣十分不善,而且嚣张跋扈。对待百姓也不仁义,经常强占他人土地。因此蔡京连续几次被罢免,但每次被罢免后不久又重新上任,可见此人在朝中有些手段。

虽然几次被罢免,但蔡京仍不知悔改,最后连他的亲哥哥都上奏折弹劾他。徽宗最终还是将其罢官为民,钦宗继位后,又将蔡京贬往岭南地区。此时的蔡京已经老迈,不能跋山涉水,走到潭州之时,一病不起,最后死在潭州崇教寺内。传说他被人得知是奸臣蔡京后,虽然有大量金银,但无人卖饭给他,因此病饿交加,死在潭州崇教寺。还有一说,说他被强盗跟踪至寺庙,将他金银抢光,将寺内和尚一并杀死。最终蔡京连口薄皮棺材都没有,只能暴尸荒野之中。

蔡京的结局相对高俅来说,差别太大了。为何会这样,只能说他不会做人,太过贪心如果稍微约束下自己的贪欲和歹心,又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人不知悔改的诗词句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贾宝玉 渡河 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