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一点

kodinid 1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句诗里提到了什么典故?
  2. 文能安国,武可定邦的辛弃疾,为何却成了大宋最为郁闷的人?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句诗里提到了什么典故

问题:“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句诗里提到了什么典故?

辛弃疾这句诗用了两个典故。

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一点-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封狼居胥中国历代军人人生的最高追求

封狼居胥,就是指在“狼居胥山”上举行的祭天封礼的仪式。狼居胥山就是现在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肯特山。
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霍去病。公元前119年,在汉武帝发起的旨在消灭匈奴的“漠北大战”中,霍去病用自己损失一万人马的数量,斩杀俘虏匈奴七万多人马,其中俘虏匈奴王爷三人,还有其他高级将领八十三人。可以说取得了一个令人骄傲的胜利。

霍去病对匈奴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让部队暂时休息了一下,自己亲自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霍去病举行这么一个仪式,其实也是为了表达一定要把匈奴消灭掉的决心。

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一点-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领大军深入追击匈奴,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这才回兵。从此,在中国历史上,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就成了所有军***生的最高理想。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一岁。

元嘉草草,军事史上好大喜功,仓促作战的反面教材

元嘉,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元嘉帝。这个元嘉帝名字叫刘义隆,此人好大喜功,不明白自己的实力,继承王位不久,就打算攻打北朝时期的北魏,结果自己主动打别人时,反而被人家打败仗,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指挥骑兵集团南下,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刘义隆的北伐军遭到重创。北魏主趁机大举南侵,一直打到扬州,吓得宋文帝刘义隆亲自登上南京但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这就是仓皇北望的意思)。

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一点-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战例,是好大喜功,仓促作战的最好的反面教材。

使用典故,借古讽今,反对军事上的冒进主义

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已经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为宰相,积极筹划北伐。在这之前一年,闲置的辛弃疾被起用,后来,又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辛弃疾到任后,支持北伐抗金,但对当时的领导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这一句借古讽今,意思大致是:明面上说南朝宋刘义隆仓促北伐失利,教训惨痛,实际影射四十年前南宋的隆兴北伐的失利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表明了自己在军事上反对冒进主义的观点

这句话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中套着一个典故。

“元嘉草草”这一句,“元嘉”是南朝宋的第二个皇帝刘义隆的年号,就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的儿子。这里用年号代指皇帝刘义隆。这一句整个说刘义隆北伐失败了。


这个典故中套着一个“封狼居胥”的典故。狼居胥是一座山,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指建功立业。这里是说刘义隆想建立霍去病那样的功绩失败了。

辛弃疾一直主张北伐,但不主张冒进。写这首词时,南宋朝廷任用韩侂胄北伐,军事准备不足,最终也失败而归。

其实辛弃疾进献给皇帝的军事理论著作《美芹十论》,详细地论述了北上的路线,可是拥有话语权的人往往缺乏智慧,统治者并没有***用他的军事策略。所以整首词读着很悲怆。

评论里有人把这句诗拆为两个典故,实际上就是指的一件事情——元嘉北伐。

自从檀道济唱筹量沙,全师而返后,南朝宋曾与北魏保持了十几年的和平局面。在开战前宋廷内部曾有激烈的争论。丹阳尹、太子詹事、前军将军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及彭城太守王玄谟坚决支持北伐。其中王玄谟早在几年前就上书陈说自己的战略,宋文帝刘义隆还说过:”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这就是词中“封狼居胥”的出处

另外,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等武将反对,沈庆之认为“(檀)道济再行无功,(到)彦之失利而返”,眼下“六军之盛,不过往时”,北伐恐怕要“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一般来说,战争是武将封侯加官的好时机,但这次北伐却没得到武将的普遍支持,所谓“草草”,太草率了。

北伐开始后,先锋王玄谟在虎牢城外迟迟无法取得突破,失去战机,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率大军渡河南下,王玄不战而逃,攻守逆转。拓拔焘一路往南,直抵长江北岸,沿途宋军要么躲在城内不敢出来,要么直接弃城南逃,以致魏人吹嘘:“入境七百馀里,主人竟不能一矢拒逆。”还敲敲打打的在长江北岸的瓜步过了个春节。而在长江南岸,忧心忡忡的刘义隆登上石头城北望,对身边的江湛说:“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战前的豪情壮志,到头来“赢得仓皇北顾”。

但是,宋军方面并非完全没有战果。中线方向,柳元景率军自襄阳出发,连克弘农、陕城,击杀北魏镇守洛阳的张是连提,进取潼关,“关中豪杰所在蜂起,及四山羌、胡皆来送款。”由于东线的大溃败,刘义隆担心孤军深入,将人叫了回来。

在这场战争中,“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掠不可胜计”,而自身“士马死伤亦过半”,双方国力都受到损伤。

问题:“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这句诗里提到了什么典故?

这句诗里有两个典故,首先要明白封狼居胥的故事,然后才能理解元嘉草草的典故,以及辛弃疾为什么要悲观地说: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来自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

汉武帝时期猛将如云。其中少年将军霍去病更是一个***人物,17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取得奇功。

虽然霍去病只活到了23岁,但其短短一生却战功赫赫。据说霍去病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山“ ,以至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辛弃疾永遇乐中的”封狼居胥”用的就是霍去病的典故。

辛词中“元嘉草草”讽刺了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元嘉是其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因为

决定仓促北伐,结果被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南下,刘宋遭受重创, 国力削弱。 辛词中“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说的就是当年拓跋焘(佛狸)的祠庙留在了其南侵的土地,竟然被百姓供奉香火。

这首词的上下阙用父子对比,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一个是儿子的无能,一个霍去病一般勇猛的老爹老爹。

无论是 “元嘉草草“还是” 封狼居胥“,辛弃疾其实是在借古讽今。

文能安国,武可定邦的辛弃疾,为何却成了大宋最为郁闷的人?

辛弃疾大家再熟悉不过,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的时候正是北宋灭亡、中国北方被金人占领之际,他看到***在金人的统治下过着屈辱、痛苦的生活,少年时就立志扫除金兵,收复中原

“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 ——《鹧鸪天》

21岁时,辛弃疾率领聚集的千余人投奔了一直声势浩大的起义军,起义军的领头人叫做耿京,耿京是辛弃疾的老乡,十分赏识辛弃疾,经常委派他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有次,辛弃疾奉命去和临安朝廷联络,企图归顺朝廷一举收复中原。在回来的时候他听闻主帅耿京被军中叛徒张安国***,义军群龙无首,纷纷四散而逃。辛弃疾大怒,紧急召集部下备战,着战袍、胯战马,飞奔渡江,趁夜直奔金军大营,于万军丛中活捉张安国,并把他交给南宋朝廷处置。辛弃疾年轻的时候就有如此气魄和胆量,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威震寰宇、战功赫赫的名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归顺朝廷之后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原因很简单,辛弃疾是个“直男”,他一心想收复失地,给皇上写了《美芹十论》、《九议》等力主抗战的奏疏,而朝廷呢,皇帝偏安一隅,官员们慵懒无为,没有人愿意折腾。因此,辛弃疾只能做一些小官,后来被官员弹劾,直接被罢免,在家赋闲了十几年,可喜的是这期间正是他写作的高峰期,宋词中又一颗明星冉冉升起。辛弃疾的词作大多以豪放为主,多以国家民族现实问题入题,表达自己爱国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因此辛弃疾看起来更像一个愤青,不过他的词中也不拘于此,《清平乐·村居》就是描述安逸的乡村生活,给人以清新放松的感觉,当然,这份舒适这也是他赋闲在家最好的慰藉。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史学文,都绕不开辛弃疾,年青时背唐诗宋词,把这辛词很是背了不少,历代对他的诗词,经历,文学成就,政论等等,叙述之多,挖掘得已是详尽,想再写出新意,的确不易。

辛弃疾之所以与众不同,诗词的成就是一方面,更主要是他本是行武出身。写这诗文,本是副业。没想到却歪打正着,为他史上留下美名的,恰恰是这副业。这真是造化弄人哈。

文学史上都把他归为豪放派,誉为东坡后这一派的宗主,其实,这所谓豪放说它是一派本身就显牵强,是后人对词风不同诗词硬性区分而为之。就词来说,豪放所占的比例毕竟要少很多,绝大多数还是如柳七,易安般的婉约,如东坡之大江东去的豪放词,那是少之又少。

当然,辛弃疾也有几首气魄雄浑的词,例子就不用举了,大家都知道滴,想当年,立志抗金收复失地的他,偏偏生不逢时,当那黄河之水涌入西湖时,那醉人的春风早已将人们的那点豪情给吹酥了,及时行乐成了主旋律,“直把杭州汴州”,辛弃疾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抗金建议书如石沉大海,实现岳飞直捣黄龙的理想成了一个永远的梦想。他只能去当个什么安抚使,去剿那些乌合之众的所谓“匪”,后来干脆被免职,长期赋闲在乡,把那一腔愤懑以词的形式来宣泄,表面上看似寄情山水强作宽慰,而内心壮怀激烈的雄心,却在长期郁郁不得志的消磨中沉沦,最终抑郁而亡。

其实按当时的实力,南宋并没有能打赢的把握,说势均力敌显然是高看了南宋,当局者也并非不想收复失地,也曾经组织过几次北伐,结果次次都是大败而归,被迫接受更屈辱和议条款。于是便更加地不思进取,且在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重湖叠巘清嘉之地,“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去了。整个统治集团的上层都应了路易十五的那句话: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倘若辛弃疾壮志能得以舒展,能把擒来的贼头祭龙泉,我们最多只是多了个如岳武穆般的英雄;但却会失去多少美好的诗篇。他原来向往的是弓刀事业,阴错阳差地换成了纸笔文章。看不见那旌旗猎猎,策马扬鞭;没有了壮志难酬,塞外翻弦,不识了愁滋味,醉里挑灯看剑。对辛弃疾来说,历史对他不平,朝廷对他不公,但对我们喜好文史的人来说,则幸莫大焉。尽管有些不人道,有点残忍哈。

想通了,落日楼头的那一抹隐隐而去的斜阳余晖,终归会被黑暗所替代;北固亭上的那红巾翠袖难揾泪的英雄,青丝必会参移月缺地转成白发。断鸿声里,一声秋末的当空长啸,成了对一个帝国的吊歌,且罢且罢,“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应知我如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韩侂胄的诗词大全简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辛弃疾 霍去病 元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