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从军行,爱国诗词从军行七首其四

kodinid 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爱国诗词军行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爱国诗词从军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与从军行七首相似的诗?
  2. 五年级古诗从军行意思?
  3. 从军行杨炯全文赏析?

与从军行七首相似的诗?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爱国诗词从军行,爱国诗词从军行七首其四-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国三十六诗仙图·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爱国诗词从军行,爱国诗词从军行七首其四-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从军行七首(其一)

爱国诗词从军行,爱国诗词从军行七首其四-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年级古诗从军行意思?

从军行诗意如下: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古诗原文: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

首句就气度不凡:“青海长云暗雪山”,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海,青海湖,一个碧水连天的湖泊;在作者的笔下,青海湖上空那黑压压的绵长的阴云,使雪山都昏暗了!雪山,在唐代的疆域里,很多时候独独指的是绵延千里的祁连山。越过雪山,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而这座“孤城”有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孤城再往西,就是军事要塞——玉门关。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这两句描绘了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意境辽阔,渲染了荒凉萧瑟的氛围。戍边生活有孤寂、艰苦之感,第二句写到,将士们情不自禁地抬头“遥望”玉门关,也可以理解为将士们遥望那出入边地的必由之路,来寄托自己思乡之情

诗中先写景物,暗喻战争的残酷频繁和将士的爱国爱乡,以烘托下文。接着以直言抒情写出了将士英勇无畏,百战不疲,誓灭敌人的爱国豪壮情怀,把全诗推向***,唱出了爱国主义的战歌,给人们以鼓舞和力量。

从军行杨炯全文赏析?

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展开的背景。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敌国城堡的过程。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

一个“绕”字,显见铁骑威力无穷,把敌兵团团包围。龙城为匈奴名城,此处指敌军要塞。颈联紧紧接颔联,诗人抓住了隆冬自然界的主要表象“雪”、“风”两者,刻划两军对峙时的紧张场面。上句视觉:大雪纷飞中战旗到处翻舞;

下句听觉:风声狂吼中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李泽厚说,“当时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番、招安回纥的***(太宗)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爱国诗词从军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爱国诗词从军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军行 玉门关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