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讲爱国诗词,康震 诗词

kodinid 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康震讲爱国诗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康震讲爱国诗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师大教授歪解《石壕吏》,拿郭沫若挡枪干什么?

北师大教授歪解《石壕吏》,拿郭沫若挡枪干什么

这个,题主能说说什么叫“歪解”?是不是和你想法认识不一样的都是“歪解”啊?!

文学的最大魅力和意义之一,就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可以”也“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你坚持认为只有你认识理解和同意的才是真理,不符合你理解认识的就是“歪解”,甚至凡是你不同意惹你不高兴的都该下文字狱千刀万剐,那么,恐怕“歪”的不一定就是别人,而更可能是你自己了。

康震讲爱国诗词,康震 诗词-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个人当然有权力不同意别人的观点看法,但是,动不动就随随便便的给人扣帽子打棍子,这肯定不是个好主意。

《石壕吏》作为千古名篇,一千个人读起来有一千个感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这很正常。你有你的感受和认识,也得允许别人有别人的看法和认识。你可以说出自己对《石壕吏》的感悟,也得允许别人说话。这个世界很大,丰富多彩,有和你不同的看法观点才是正常的世界。

对不对?

康震讲爱国诗词,康震 诗词-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供参考。

《石壕吏》是我们从初中时代学过的一篇诗歌作者是有“诗圣”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讲的是作者杜甫在晚上投宿到了一个村庄,遇到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壮丁的一段经历。中学时期我们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都是告诉我们,这首诗歌主要是反映了唐代统治者对底层百姓的压迫,以及在这种压迫下百姓的悲惨生活,这是我们从中学时候起就对这篇诗歌所形成的惯有印象。

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北师大的康震教授在2016年录制的一个关于《石壕吏》的解读最近在网上竟然火了起来,而康震对于《石壕吏》的解读,核心在于三点:一是到村子里抓壮丁的官吏是朝廷人员,他这么做是为了朝廷好,为了朝廷能平定安史叛乱,所以他做的是对的,只是工作的方式方法有问题;二是《石壕吏》中的老妇人很有觉悟,从大局出发虽然三个儿子都在前线,有两个已经战死了,她的老伴跳墙跑了,家里就剩一个没有遮体衣服的儿媳和襁褓中的小孙子,老妇人还***急朝廷之所急,想朝廷之所想,跟着这个酷吏走了,到前线给官军做饭,所以这个老妇人很讲政治,特别忠君爱国;三是这篇诗歌的作者杜甫并没有抨击酷吏,其实诗人是没有感情的,只是客观地叙述了这件事情。

康震讲爱国诗词,康震 诗词-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康震对于《石壕吏》的解读引起了网络舆论的一阵哗然,抨击的声音到处都是,在此我先引用明末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一句话“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士大夫***起来,还真的是连脸都不要的那种***了。

我们仔细品读《石壕吏》这首诗,我们会发现这首诗到处都充满了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酷吏的抨击。

首先我们要知道,造成安史之乱这场灾难的并不是老百姓,而是朝廷。如果不是唐玄宗宠幸奸佞逼反了安禄山,那安史之乱会爆发么?制造安史之乱这么大灾难的始作俑者安禄山,他的势力是谁培植起来的?为什么统治者造成的灾难要老百姓去买单呢?

按照诗中所说,这家人的三个男丁在邺城打仗,邺城大败又是谁造成的呢?唐朝集中了60万主力与叛军决战,安排了9个节度使指挥这60万大军,但是没有安排一个统帅统一指挥这60万大军作战,朝廷还猜忌这些大将,致使官军互不统属,指挥混乱才造成了官军的大败,所以老妇的两个儿子战死也是朝廷指挥无能的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康震讲爱国诗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康震讲爱国诗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石壕吏 朝廷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