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呢

kodinid 1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哪些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赋”?你最喜欢哪几篇“赋”?
  2. 为何当年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不搞剃发易服而大清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推行这个政策?

什么是“赋”?你最喜欢哪几篇“赋”?

野狐试答

题主好,赋是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韵文体,介乎在诗歌散文之间,赋起源于战国,胜于两汉,宋以后逐渐衰落。

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呢-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周礼》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作“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赋”是铺的意思,《诗经》中的赋,作为铺陈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对于赋体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赋作为一种文学体制,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期的屈原。《离骚》、《九歌》等篇章,虽然并没有以赋来标示,但西汉刘向校书时称为“屈原赋”,后世也把屈原作为赋的鼻祖。

赋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最早开始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总的特点是:“铺***摛文,体物写志。”赋随时代发展有着很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赋又有着一些具体的特点。

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呢-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大赋由枚乘的《七发》开始,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汉大赋一般都是长篇巨著,结构严密,气象宏大,文***飞扬,肃穆凝重,具有庙堂气息,被看作赋的正宗。汉大赋常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用典多,偏难字词很多,有以此夸示才学的嫌疑。汉赋是“劝百讽一”,劝帝王节俭,结果是以夸富和炫耀为主,汉大赋代表作有《上林赋》、《子虚赋》。

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呢-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骈赋也叫排赋,流行于魏晋南北朝。骈赋全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句组成,句式整齐,辞***华丽,富有音乐性,抒情性很强,一般都比较短小。魏晋南北朝骈赋著名的有庾信的《哀江南赋》,江淹的《恨赋》、《别赋》,鲍照的《芜城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文学的个性化色彩很强烈,名家辈出,佳作如云。

赋,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以铺陈扬厉的手法状物写情,讲究押韵和对仗,是非诗非文、亦诗亦文,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郭绍虞先生把赋概括为跨诗与文的“两栖动物”。

代表作品主要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诗词歌赋。古散文皆赋,因拼凑韵律,***借文字费解。后改为白话文,赋就不存在了。所以现代人要读懂古文更费解了。经类,药类,卦类,阴阳宅类,针灸类,等金汉类。又如老子,道德经,阴符经,参同之类,故意隐藏弦外之音,话外话不向白话文直白,更难理解了。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脸面寻列缺,发热合谷收。之类的。

赋是我国古代带一种重要文学样式,讲究文***,经历了漫长的变化过程。

最早以赋命名的文章《赋篇》,作者荀子,著名的散文作家,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又是百家争鸣的繁盛时期。

比如宋玉写的词赋《风赋》,居然将风阶级化,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风本来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可是宋玉告诉楚襄王,风从不同的地方产生,也就有了不同的性质。

帝王享受的是雄风,带着花香,具有大王之风;而百姓的风刮动沙土,是雌风,吹到人身上,极不舒服。

宋玉另一篇更出名的就是《登徒子好色赋》,其中对美女的描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这句话流传至今,根据宋玉的描述,将对妻子感情专一的登徒子,描述成了一个好色之徒,于是后来跟着延伸为对不庄重的男子的称呼。

由此可见赋在当时的影响力,同时也说明了赋具有辩论的特色。

为何当年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不搞剃发易服而大清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推行这个政策?

其实,清朝剃头并没有强推行下去。

清后期不当官就马上蓄发易服的不在少数。

儒生打扮雍正也爱。

清朝政策漏洞百出,没什么事是真能贯彻好的,就像针对汉族妇女的放足令,跪求二百多年,女人想放,但爷们也不干啊,小脚多美闻起来有滋味。直到共和国才算完成清***的夙愿,民国都白给。

后来想推行剪辫,也是困难重重,老百姓不知道怎么想的,剪辫子他不干!最后也就军队剪辫易服,民间任其自由

到了中山君时代手下的就比较重了,学清初野蛮行径,强抓强剪,不剪就不是民国良民。说好的自由里不含发型,必须西洋化。美其名曰干净利索。

古人崇尚武力,自称草原骄子,本族的服饰和发型是身份的象征,在征服了各国民族后,以分类的方式统治,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以显示自己的高贵,所以元朝统治者并不要求其他民族剃发改服,说白点那时的蒙古人是看不起***的,相反民间还刮起了“追蒙风”,有些人争相学习蒙古习俗,以获得蒙古人的青睐,甚至到了明朝,还有大量的蒙古遗留,比如明朝皇帝们就留下了大量的蒙古服饰的画像。

明宪宗的画像,头戴深毡胡帽,身穿辫线腰褶,妥妥的蒙古风

而与元朝截然相反的是清朝,满人的统治方式是同化,强迫***剃发易服,与满人同化,以达到真正降服归顺的目的,从而引发了***各种形式的反抗,直接后果便是延缓清朝统一全国的进程,在付出了大量代价后才统一,而满人不顾一切的强令原因就两个,一是怕被***同化,二是摧折***,长久统治。

元代绘画伯牙鼓琴图》。

首先满人怕被***同化,满人的祖先可追溯到两汉的挹娄,后是勿吉、靺鞨,再到女真,非常古老的民族,好不容易强大起来的满人如何延续,不重蹈先民的覆辙,是满人统治者首先思考的问题,强大的鲜卑建立北魏,可迁都洛阳后,区区百十年,鲜卑一族绝于河洛,女真建立的大金国,太祖太宗时还能无忘祖宗,悉尊旧制,可到了熙宗以后打压旧贵,效仿汉制,轻易的就变弃了祖制,最后亡国。

剃发图示。

还有很多彪悍尚武,曾经强大一时的少数民族,都是羡慕***的衣冠长袖、诗文歌赋,结果被***同化,消失于世,这些事例对满人统治者触动很大,所以防止满人被***同化,是满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但现在虽不主动同化汉族,区区百万人口最后肯定也会被***所同化,在忧惧的影响下,先打破***的文化,摧折***的思想,征服***的意志,成了建国之初的国策。

一生抗清的顾炎武曾说过,明亡是亡国,而剃头易服是亡天下,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从此而来。

文字狱就是摧折***思想的手段,而剃发易服则是冲击了***的意志,改朝换代只是亡国,道德规范未变,***纲常还在,可剃发易服是***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破坏,这就意味着儒家礼乐的崩坏,华夏文明的中绝,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无论是士人还是普通百姓都起来反抗,满人则坚持执行,看看当年多激烈,满人从沈阳到北京只用1年,到南京再用1年,但剃发易服后再征服全国,却用了近20年。

个人认为,两帮统治者的视野不一样。蒙古统一以后,东征西讨,灭国无数,南宋其实是最后征服的。在蒙古统治者眼里,***跟之前征服的一样,只是其治下的一个民族而已,没必要用剃发易服的方式进行羞辱。而满清崛起以后,虽然早期征服了蒙古一些部族和朝鲜,但抓住机会趁着明朝内乱和灭亡,进而征服整个中国中原)已经是最大的成就了。他们一定要***取一切措施消灭***反抗的任何苗头。剃发易服就是其中一个羞辱的办法,从文化习俗上逐渐消灭***的反抗意志。

在成吉思汗,忽必烈,蒙古各大汗心中,中原人就如同待屠的牛羊,不足为虑,它们宋人当年柔弱无比,无血性,低人一等,蒙古王公皇族们没有那种意思,***和汉民们就是三六九等的名词,不足挂齿,成吉思汗说过,攻占它们的城池,强占它们的女人,睡便它们的妇女,吸食她们的奶汁,还有什么比亡国灭种更惨烈的。蒙古帝国推行的种族歧视政策,也注定了他们不会长治久安,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海纳百川,忍耐正积累着崩山呑海之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劝农的诗词歌赋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 满人 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