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名句

kodinid 7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形容不知道对错的古诗?
  2. 形容两面性的诗句?
  3. “诗鬼”李贺《雁门太守行》峭奇难懂,但是评价高的原因是什么?

形容不知道对错古诗

含混模糊,难以分辨对错。
诗中常常运用虚实相生、意境深远等手法,有些诗句因为表述深奥而让人难以确定其对错,如李清照名篇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此句既可以理解为借酒浇愁,醉眼朦胧,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使人迷失在梦幻与清醒之间
这样的诗句,需要读者通过自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去探寻其中的美妙与奥妙,解读是否正确也因人而异,因此难以辨别其对错之分。

小道之妨大务,小察之伤大明。——(北齐)刘昼

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名句-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鉴照形,美恶毕见。——《新唐书》

知人知智,自知者明。——《老子》

人不易知,知人不易。——《明通鉴》

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名句-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事传三人,辄失其事。——(清)林伯桐

形容两面性的诗句?

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白话释义: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名句-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朝代:春秋

作者:老子

出处:《老子·五十八章》

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白话释义:祸是东西被盗让你蒙受一些损失,福是只是一些财务而已不是你自身受到伤害,被盗一次总结经验下次就不容易再被盗了。

朝代:王刘安

作者:西汉

出处:《淮南鸿烈》

“诗鬼”李贺雁门太守行》峭奇难懂,但是评价高的原因是什么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黑云压城城欲摧,这是多少人耳熟能详的句子,反复出现在新闻报道,人物传记,春秋大梦的第一句。

《雁门太守行》这类诗,严格来说是乐府旧题, 除了李贺以外,唐朝不少诗人都做过同样题目的诗。

唐朝诗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也就是说,这类诗歌可以不受太多格律的限制。

说白了,就是唐朝诗人的“自由体诗”。这类诗的主题大多写战争场面。

比如唐朝另外一位诗人张祜的《雁门太守行》: 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蹋沙人似鬼。

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啑血心不回。寄语年少妻莫哀,鱼金虎竹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

李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无奇,刻意为了追求奇,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形象丰富。

李贺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比如李贺的《李夫人歌》里面的:紫皇宫殿重重开,夫人飞入琼瑶台。绿香绣帐何时歇, 青云无光宫水咽。色彩斑斓,浓妆艳抹,也是同样的效果。

李贺(七九0一一八一六)字长吉,福昌人,家居昌谷故后世称李贺为李长吉,李昌谷。年少失意,郁郁而死,他的诗恢奇诡谲,璀璨多釆,新奇炫丽,如珍珠裴翠,艺术上有显著特色。

《雁门太守行》是描写危城守将面临大敌压境,誓死报国的决心。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易水,霜重鼓零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诗之所以留传下来,就在于新与奇,描写的景物与人物互为影响,使人有亲临危城,仿佛就在战场一般,与第二第三人称不同,作者完全将自已置身为守城将士地位,看待当前事物,这就出现了非常值得称赞的新写法,为千古所称颂的其实就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诗,使人感到形式严峻,而且具有乌云密布,天地昏暗,好原将整个城压倒一般的紧张气氛。之所以他的诗新奇,就在于他的诗总使人有意外的感受和收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看不见好坏的诗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李贺 雁门太守行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