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有哪些

kodinid 2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格律诗社讽刺小人诗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2. 老干体诗作,会拉低诗的标准吗?如何解决他们只讲格律不讲意境?
  3. 对联,五人共,傘,小人仰仗大人遮?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呵呵,这是第一次读这首诗,一开始还以为是哪位今人即兴之感,又以为是某位高人的某种预测。等到看了各位的回答,才知道自己想多了。确实是想多,那“毡”字让俺以为是小车上的坐埑的别名,以此想象作者至少是个情致不错的小资,自驾游至某名山大川,为赋新词强说愁啊。

[宋].仇远诗人生前曾是一名大学教授,所作的诗大多都是借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相对比较含蓄,在两浙中名气不小,晚年罢归在悲愤忧郁中逝去。此诗乃《立冬即事二首》其中之一。

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有哪些-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诗讲的是作者在立冬之时,天一直在下着濛濛细雨,远望连绵不断的群山峰峦之间缠绕着似茶腾起的淡淡烟雾,随着小雨不停下着湿透了自己保暖的坐垫,感叹当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身上的避寒棉衣还来得及准备好,作者表达了晚年不得志忧郁悲愤的心情。


谢邀!

此诗乃元代仇远作《立冬即事》二诗中之一。钱塘人,今杭州,宋咸淳年间以诗名与白珽并称于吴下,人称仇白。五十八岁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有哪些-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的诗词多以含蓄表情绪。此诗说雨中的山峦起伏,茶树间飘散着轻轻的水气之烟。寒雨浸湿了坐下的毡垫,今年寒潮早,可怜我夹衣还没絮上棉。除去描景,就是叹穷啊!

立冬即事还有另一首附上。

细雨生寒未有霜

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有哪些-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

何处梅花一绽香

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后来不再工于格律,只求抒意。此二诗可见一斑。

老干体诗作,会拉低诗的标准吗?如何解决他们只讲格律不讲意境

《我写“老干体“诗(六言诗)》(修改版)

我写“老干体”诗,充满我的爱意

热恋我的祖国,江山妖娆美丽。

我从南走到北,如画景色我醉。

尽叙山涧原野,瀑布连着碧水。

我写“老干体”诗,流淌我的诗绪。

挺起人生之旅,充满憧憬绚丽。

坎坷令我不屈,光明给我动力。

目标纠结曲折,方显成功披靡。

我写“老干体“诗,凝炼艺术句子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它困惑了不少老同志。致力于格律诗创作的老干们,他们有一定的诗词格律知识,而是一代忠于格律且守旧的诗者,尽管他们的诗作过于呆板,缺乏意境,但写律诗而不讲究格律的话,那称不上律诗。当然,老干体诗作者中,也不乏不懂格律的,有的写了四句不伦不类的诗也标作七律,让读者涕笑皆非。

写律诗讲格律与意境并不相悖,回顾一下唐代律诗大家的诗,不都是既讲格律,又追求意境吗。

写诗,不论是新诗古诗没有意境即不是诗。文学创作诗最难,

绝非词藻砌方圆,全诗上下无诗眼,空余***少人怜。因此,不管是老干体诗作者,还是流行诗作者,都要讲诗格,都必须有意境,方能称作诗。

个人观点,不喜就喷!

我认为,在诗词衰弱的今天,别管什么体,他只要参与进来,坚持写,说明他对诗词还有兴趣。打油诗也好,顺口溜也好,他自己慢慢的会发现,噢,这是顺口溜,那是古风,这个是格律诗。在不停的写,不停的看,他虽暂时写不出意境很好的诗词,但他在关注,在慢慢的学习长久坚持,他自己就觉得对自己的诗作不满意,他就会找到不足,慢慢的提高。

最近看到一个免费诗词培训班的报名名单,上面有年龄显示。那么多人报名,只有一位年龄在38岁,剩下的都在50岁以上,大部分人年龄在六七十岁。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当下对诗词感兴趣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年青人参与较少。因为诗词创作,挣不回房贷,养不了家。

我,企业退休老头,去年还不知道对联的正反。因无别的爱好,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免费诗词培训班,就报名参加了。通过学习,也了解了一些诗词知识。照猫画虎,现在也敢写点东西发在朋友圈了。所以别打击那些敢写的人,他不以此为生,只是兴趣爱好。这样的人多了,诗词才能慢慢的传承下来!

我也愿在这个问题上发表一些我个人的意见,毕竟我也是诗词爱好者,虽然一直停留在顺口溜的水平,毕竟已经成为了诗词的读者,为扩大诗词的读者队伍贡献了一个成员。

首先我明确我的立场,我对这个问题看法是否定的,也就是:尽管有的作者只讲格律没有很好的立意,老干部诗作也不会拉低诗的标准,而且老干部群体喜欢诗作还促进了诗的发展。理由如下:

一,老干部群体多是业余爱好者,水平高低都可以理解。

老干部群体从各行各业退休后,有宽松的时间,或是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或是在网络上互相沟通,把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组织(当然可能是网络上互相沟通的朋友)在一起,相互切磋诗艺,这些人从前大多数都不是诗词的读者,更不是诗词爱好者,他们从一张白纸,发展成爱好者就已经难能可贵了,最起码增加了为数不多的诗词读者群体的人数,使得读高水平诗词的人增加了。但他们不是专业的诗人,他们作诗,处于爱好,以此丰富文化生活,交流相互之间的感情,即使很少数的作品在某些媒体刊登,有的通过朋友出版成册送人,不管他们自己有怎样的成就感,专业的高水平诗人们也可以不看,偶尔学生们看到,他们也会在老师们的评析下而辨别水平高低,也不会因为这点,

就把诗作引向歧途。如果仅凭老干部们写那么一点点诗,发表和发行的更少得可怜,就能把整个诗作的标准降低的话,我们的诗词界的免疫力就太差了。所以,只要诗作界的免疫力不是这么低,就不可能因为老干部诗作而降低诗的标准。

二、关于解决只讲格律不讲意境问题。

据我的观察,老干部们写诗,多数是从写顺口溜开始,由于从前他们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品诗的机会很少,即使接触一些高水平的诗,也没有精力去细细品读,甚至看都不看,更谈不上理解诗的意境了,对于那些文言味十足的格律诗,更是一瞟而过,至于蕴含在诗词中的诗情画意,更没有时间和兴趣去慢慢领会。所以大多数人是门外汉。退休后,老干部们在一些内行人的带动下开始学习诗词,才产生了对诗词的兴趣,一点一点的慢慢学,一开始先学习押韵,再慢慢学习格律,多数人学习了格律知识后就开始试着写一些东西,虽然水平不高,但他们的成就感很好,积极性很高,就形成了所谓老干部体裁的诗,也就让人产生了老干部诗词只讲格律不讲意境的印象。但我认为这只是阶段性的问题。我们一是要正确认识,老干部们处于这一阶段的现象会长期存在,因为这个队伍会不断的进来新人

,水平提高了,岁数也大了,没有能力写作的会逐渐的退出,所以在这个阶段的人总是多数。二是要提高他们的水平,就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老年人工作者,老干部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要多组织老师给他们讲课,纠正习惯性错误,激发他们提高立意档次的积极性,指导他们的习作,减少偏差。

老干部们经历丰富,知识面宽,又有诗词创作的基础知识,具备了格律、节奏、文字、对仗要求等方面的知识,只要深入开发他们的思路,所谓只讲格律不讲意境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对联,五人共,傘,小人仰仗大人遮?

上联平仄为: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下联应该为: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本人勉强对出下联为:三力同協,独力依从多力举。一般上联以仄声出,下联以平声收比较好,小编反其道而行,所以读起来比较拗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格律诗社讽刺小人的诗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格律 诗词 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