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诗

kodinid 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曹睿讽刺孙权诗词什么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火烧曹营诗词?
  2. 假如你是曹叡,此时诸葛亮北伐,孙权北伐,乌桓叛乱,内部也爆发叛乱,你怎么办?
  3. 被称为“虎狼之辈”的司马懿,为何会惧怕曹叡?
  4. 《虎啸龙吟》里,司马懿、曹睿称吴国为“东吴”,合理吗?

火烧曹营诗词?

船里透暗,天外发红。

周郎秒且借东风,遣派天将奇火烧曹营!

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诗-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熙熙云层,攘攘天空。

云山雾绕路难逢,一身壮志可敌百万兵!

当年汉武黯然病逝,才有孟德中原称雄,

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诗-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备壮志可平九州五海,

孙权之富只可恪守江东

仲达一日不见如隔百日秋,虎视天下莫可愁。

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诗-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睿病逝了,立马抽刀拔剑望吴侯!

三国一统,天下收,古今多少往事后人愁!

***如你是曹叡,此时诸葛亮北伐,孙权北伐,乌桓叛乱,内部也爆发叛乱,你怎么办?

乌桓叛乱不过是边角之患,可以暂缓,况且曹魏在北方一直有驻军,还有田豫这样的将领,可以进行必要应对。曹睿时期对吴国和蜀国,都有相应的防范,比如对付蜀国的司马懿,对付吴国的有曹休,所以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剩下的就是平定内乱,这个你要看是谁叛乱,什么原因叛乱,曹睿时期,曹魏***已经相当稳固,应该不会有大规模民众叛乱,剩下的就是各地太守,比如孟达之流,但并不会有太多人响应。如果没有连结吴蜀,出其不意,应该也能对付得了

引言:

这命题是曹魏要灭亡的征兆啊!如果我是曹叡先集结可动用的部队一路北上平叛,然后攻击乌桓;平定乌恒后再继续平复内乱,期间派遣使者以利诱使东吴停止攻击,转攻蜀汉;平定内乱后率先攻击蜀汉;覆灭蜀汉后再招降东吴。

平定乌桓

乌桓属于异域异族,三国时期虽然时局动荡但是由不得异族撒野。如果我是曹叡,会集结兵马一路北上直接攻击乌桓。大军北上时一路平叛,将俘获的士兵全部收编随军一路北上直击乌桓。乌桓属于游牧民族,内部分为很多的小股势力,攻***恒就以小股势力为首,收编扩充我方的骑兵,壮大自己的实力。打到乌桓彻底没有一战的能力为止。

平定内乱

平定乌恒以后整顿军马,兵分两路一路直奔蜀汉主力出发、另一路奔东吴主力出发,两路兵马沿途进行平叛,不必在意边界城池是否丢失、丢失多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推进,直至最前线。

平定内乱期间派遣使者前往东吴商讨结盟,共同攻击蜀汉,许诺蜀汉覆灭后地盘全部归属东吴,但东吴必须将曹魏失地全部归还。这样东吴肯定会犹疑,前线战争也会得到缓解。前往对峙东吴的部队到达前线后,示意东吴为了结盟曹魏撤掉一半军队。然后命令撤下来的军队全力平定曹魏现有地盘的全部叛乱,达到领域内部再无战争。

联吴伐蜀

内部叛乱平定后,东吴必然会答应联盟。因为东吴再三国历史中并没有和曹魏、蜀汉拼个你死我活的记载,往往都是见好就收的态度。曹魏内部稳定了东吴也就会妥协了。

蜀汉在三国历史中没有过于强大的军事实力,攻击曹魏不会倾巢而出,兵力不会超过十万。曹魏经过平定乌桓、内部平叛加上抵御蜀汉、东吴的损耗,曹魏还能剩下至少二十五万的兵力,那么抽调十五万人,攻击蜀汉足矣。东吴若是同意联合必然袭击蜀汉巴东郡一代,蜀汉不可能置之不理,肯定要分兵回守。巴东一旦失手,那么东吴就可以直接攻击蜀汉的内部。则蜀汉必亡。

蜀汉灭亡后如何统一

蜀汉灭亡,地盘如约全部送给东吴。为什么呢?因为东吴经营不起来,无论东吴之主是谁都不会放心将益州交付到任何人手中,内部矛盾就会升级。曹魏休养生息一年整合一下兵马,在汉中、襄阳、合肥三处集结大军,先攻取益州。如果占领益州全境后,那么东吴不战自降。

总结:征乌桓是扬我国威,任何时期国土不容侵犯。平定内乱并不会耗损兵力,相反的是变相的把部队集结起来了。联合东吴,东吴是一个墙头草的角色,但是还不能小瞧了这个墙头草。三国时期蜀汉最弱,要是没有天险早就覆灭了。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逐一对付,各个击破就是。

当时又没有手机电台,天各一方的几大势力哪能有效协同?先对付威胁最大就是了。

先平内乱,再迎战最有主动性的蜀汉,这两路平定其余不足论。

司马氏当权后便碰到类似情况,结果他们毫不犹豫的先安内,解决淮南三叛,再回头对付其余。

曹魏国力强大,人口兵力比吴蜀加起来还要多得多,曹睿赌得起

被称为“虎狼之辈”的司马懿,为何会惧怕曹叡?

曹魏统治者曹丕去世,时年不过40岁。这一年,司马懿已经49岁了,按孔老夫子的说法,已经到了乐天知命之年。却受到曹丕的临终重托,成为帝国四大常委之一。

皇帝曹叡是个极有主见的年经人,本用不上老爹的人在眼前指手画脚。甫一登基,恨不得将四大巨头统统赶出京城。新城太守孟达一反叛,就任命司马懿带领大军征讨。

要知道,这还是司马懿第一次独自带军出征。以前,司马懿做过谋士,管过后勤,唯独这带兵打仗,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出身于士家大族的司马懿,从没想到过自己哪一天将会带兵。他心里也非常明白,即使贵为顾命大臣,这场仗,也只能赢不能输。输了,事业、名誉、威望,一切都将付诸流水。一定要赢,哪怕是付出惨重代价。

不再被信任、倚重,有失去权力的危险。不得不怕!


“虎狼之辈”的司马懿,为什么怕曹叡?

因为曹叡是掌实权的皇帝。曹叡15岁封武德侯,17岁封齐公,18岁封平原王,22岁封太子,并继位为魏明帝。

虽然曹丕遗诏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四人辅嗣主,但22岁的皇帝,早已成年,且亲掌大权。

任何人都会怕掌实权的皇帝。何况曹叡也有聪明干练的一面。

刚继位,孙权趁魏国丧攻打江夏,朝议发兵,曹叡却说:“权习水战,所以敢下船陆攻者,几掩不备也。今已与聘相持,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也。”后来果然如曹叡所料,孙权退兵。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时,来势汹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投降诸葛亮。曹叡亲自到长安坐镇,并令大将军曹真督军出征,张郃在街亭击败马谡,诸葛亮败走,收复三郡。

孙权一辈子念念不忘的合肥,曹叡也亲上前线。青龙二年,孙权攻合肥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想放弃合肥,诱孙权到寿春决战。

曹叡不肯,并说:"昔汉光武遣兵县据略阳,终以破隗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并率军亲征,孙权遁走。

陈寿评价曹叡:“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

曹叡守成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和他爹一样早死。他爹死时,他已经20多岁,有经验了。他死时,曹芳才7岁,这时候辅政大臣就会大权在握。

曹睿人是很聪明能干的,即位后第一次大挑战,就是匆忙赶往长安坐镇,命曹真去阻击赵云,张郃去攻取街亭,结果成功瓦解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实际上这次没有司马懿啥事。后来孙权陆逊伐魏,曹睿又亲自率领大军,结果击败孙权陆逊。转折从这以后开始,他以为天下无忧了,开始贪图享乐,结果过度,送了性命!所以曹睿早亡,才有司马懿机会,因为曹睿儿子年轻,曹真也死了,主要靠曹爽支撑。

曹睿是个货真价实的皇帝,当时的司马懿也还没那么高的威望。曹芳继位时太小。曹爽大权独揽不光是威胁司马懿,就是皇帝也受他控制,有四处打压各豪门士族。篡位之意都有流露,这才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看后来司马昭的地位比曹操当时的地位还要更高一层。但是就是坐不上皇位。却被普遍人低估的司马炎登上皇位。司马炎的政治手段要高于前者。可以看看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哪个皇帝都是按着司马炎的政治格局布的局。

《虎啸龙吟》里,司马懿、曹睿称吴国为“东吴”,合理吗?

天下十三周,曹魏独占***,肯定一直以正统自居,对于三州的吴,益州的汉,肯定称呼上要带藐视,况且曾经孙权那个红毛杀了关羽后还对曹魏上表称臣。我觉得以古代人的素质,以战略上藐视敌人的思想指导下,称东吴完全合理,甚至私下称呼吴狗,吴猪也是有可能的。至于吴和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好点的说北魏,差点的也是魏狗,曹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曹睿讽刺孙权的诗词是什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东吴 蜀汉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