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kodinid 1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讽刺中国筷子文化诗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有关筷子的诗词?
  2. 五上语方《筷子》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筷子?
  3. 凉面条的古诗?
  4. 关于筷子,有什么著名的典故?

有关筷子的诗词?

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杜甫《丽人行》: “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有哪些-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淑贞《咏箸》曰:“ 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 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 

五上语方《筷子》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筷子?

筷子古称"箸",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筷子是由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凉面条的古诗

1、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

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有哪些-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陆游

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

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有哪些-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译文:一碗加了姜蒜的面,亲手做成了面片汤,相比于天上供奉的酥酡,不知有什么不相同。

2、江东竹枝词四首 其四

明代:陆深

明月垂杨独树桥,桥西熟酒好良宵。红香细剥莺哥嘴,嫩白鲜羹玉面条。

译文:明月照着垂杨独树桥,桥西熟酒好良宵。细细剥开色红而味香的茭白,就像莺哥的嘴一样。嫩嫩白白,巧作鲜羹,香玉拌面条。

3、过土山寨

槐叶冷淘》

作者:杜甫

时代:唐朝

诗句:青青高槐叶,***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释义:槐树的嫩芽正是繁茂,***下来交给厨师。把它的汁水和面,煮熟后过凉水,成为一种碧绿清香的凉面,就叫槐叶冷淘。它碧绿鲜嫩,有芦笋的清香,入口像冰雪一样清冷,在夏天让人感觉爽快,所以你们快试试吧。***的宫殿里,君王纳凉的时候,也会想吃这种清爽的面条啊。

2、《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

作者:陆游

时代:宋朝

诗句: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

释义:加一杯姜齑蒜末在碗里,亲手做成了芼葱油面条。这美味和天上仙人苏陀的供品,不知有什么不相同。

关于筷子,有什么著名的典故

中国民间关于筷子的典故有不少:

有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了筷子;

有的说妲己为了讨纣王开心,用玉簪做筷;

还有点说大禹治水时,为了节省时间,用树枝夹取比较热的食物。

以上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筷子具体是怎么来的,还需要考证。

李白的《行路难》中有“停杯投箸不能食”

杜甫的《丽人行》中有“犀箸厌饮酒来下”

筷子,食具。

古称“箸”。

勺匙,古称“匕”。

取食工具统称“匕箸”。

“匕箸”也为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典故。

“失匕箸”是《三国志》中一段记载。

唐代王维有“箸处是莲花”诗句。

宋代林逋孤山绝唱:“箸点琼花我自珍”。

二根筷子,几千年的传承,留下了许多许多静态的文化印记。


现在世界上人类进食的工具主要分为3类:欧洲和北美用刀、叉、匙,一餐饭三器并用;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用筷;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以手指抓食。加利福尼亚大学名誉教授怀特调查后说:“用刀叉、手指和筷子吃饭的3类人,都以强硬态度维护自己的餐具。”特别是以手抓食者,常被人看作不文明,可他们却自我感觉良好。例如美国洛杉矶有一家菲律宾餐馆,大做广告以抓食为荣,公开警告那些不愿以手抓饭的顾客,谢绝他们光临。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那么是谁发明的筷子呢,历史已无从考据,但有这么几种传说:

说的是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恶浪搏斗,别说休息,就是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他要赶在洪峰前面而治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如此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说的是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中国筷子文化的诗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筷子 大禹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