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名句

kodinid 1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搞笑下一句?
  2. 文人间相互戏谑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讲一个呗?
  3.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三变的词触痛你了吗?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搞笑下一句?

下一句是厌伴老儒烹瓠叶。该句出自宋代苏轼所作的《和董传留别》,全诗原文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名句-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白话文意思是:粗丝绑发,粗布披身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甘心陪伴老儒“烹瓠叶”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考试金榜题名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我的名字

扩展资料

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名句-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首诗,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诗书”在这里泛指书籍;“气”是指气质风度;“华”指有光彩,与众不同。意思是那些勤于读书的人身上总会一种儒雅之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使看起来与众不同。它概括出了读书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成了有关读书学习方面的诗词名句,被广泛引用。

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名句-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所以多读书会让人日积月累的养成气质。

文人相互戏谑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讲一个呗?

苏东坡和佛印就经常戏谑逗趣。

东坡,就是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这个人天赋极高,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写诗词,可是取得的成就非常了得。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并且苏轼能书善画,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

佛印自幼就学习《论语》等典籍,可以说是知识渊博,他是丹阳金山和焦山两寺的主持。

一个是大文豪,书法家,一个是名僧,可谓都是才高八斗,自然志趣相投,成为铁哥们。

哥们之间,互相戏谑逗趣是常有的事。

一次,苏轼和佛印去江边游玩,这时候苏轼看到有一只狗在河岸上啃骨头,苏轼脱口而出:“狗啃河上骨”。

河上,谐音和尚,佛印岂能不知,也不生气,顺手把手中的折扇扔进水里。

苏轼一看就明白了,扇子上是他写的诗,佛印的意思是:水流东坡诗。诗,尸谐音,你说狗啃的是和尚(佛印)的骨头,我说水冲着你苏东坡的尸体,对联对的真的是工稳巧妙,不仅平仄合而且意对,佛印毫不思索就对了出来而且又加以反击,厉害!

之所以这故事流传到现在,说明人们对苏轼和佛印的欣赏和佩服。

一个才高八斗,才思而又敏捷的人谁能不欣赏呢?他们之间的故事才被人们津津乐道。

【树袋熊TAT/答文】

据说苏轼的好友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兴奋之余作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知道此事后就调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其戏谑调侃之意可谓是尽数彰显。

看到这个问题,就突然想起了和珅和纪晓岚的那段经典互怼,纪晓岚不愧是个小机灵鬼!

——和珅:哎呀,纪侍郎,这是何物啊?是狼(侍郎)是狗啊?

——旁边的御史大人:侍郎,是狗。

——纪晓岚:和大人,和尚书,做了这么大的官,是狼是狗,这都分不清吗?那我可得教教您了,是狼是狗,你要看狗尾巴,下拖的是狼,上竖(尚书)的是狗,记住,尚书是狗。

说一个脑残追星粉杜甫跟他的偶像李白的趣事。

在公元744年的时候,32岁的杜甫和43岁的李白相遇,彼时的李白已经名扬天下,而杜甫还只是诗坛崭露头角的新人,李白比杜甫大十一岁,而且在诗坛上的辈分领先杜甫一个时代。

在杜甫与李白相遇之前,杜甫早就听闻熟读过李白很多的诗句,当时一见到***,杜甫对李白那种崇敬之情,简直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一个在诗坛上取得了非常大的声誉的人会有一种别人没有的轻松和潇洒,这种洒脱在李白身上是无法用言语形容,他神***飞扬,在李白面前的杜甫最能感受到,他变得更加崇敬李白。

可以说杜甫在见过礼拜***之后变身李白的超级脑残粉,为偶像李白谢了很多诗句,已知的诗篇有: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饮中八仙歌》

《冬日有怀李白》

我来讲一个吧,虽不不太算是戏谑逗趣,也是很有意思的,是我在读两本书时突然发现的,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也算是小惊喜。

一、起源于一篇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先读的是线装经典《朱自清散文经典》,第一篇文章就是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录的是和俞伯平1923年8月的一晚一起乘坐着“七板子”同游秦淮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文字淡雅清新易懂,文章的后部分用了大量笔墨记述了花船上的歌妓过来兜揽生意自己拒绝后的不好意思又略带歉意的思想斗争,还戏说了自己和俞平伯在对待这一类事情上的不同反应和性格,相信俞平伯看见也会觉得很有趣。

过了一段时间,又读了线装经典《最美的散文》,里面又有俞平伯的一篇文章,题目也叫做《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本来对朱自清的那篇文章已经淡忘了,总感觉题目很熟悉,于是又重新翻书,才发现其中小秘密。俞平伯因为是古典文学研究家,熟谙古典小说诗词,具有深厚的顾问造诣,使他的文章更添了几分韵味与风***,但是现代人读起来某些地方文字还是显得过于繁琐,也掺杂进了很多极富哲理性的描写

后来看了文章介绍,查了相关资料,才知道俞平伯和朱自清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青年,因此,游历完秦淮河以后,两人约定各自写一篇同题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4年1月25日,两篇文章发表在《东方杂志》上,两文文风迥异,但都是很精彩的散文。

二、关于朱自清和俞平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江苏扬州人,现代作家、学者。其散文文笔清新,风格淡雅,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先河。著名的散文有《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朱自清的散文特别优美,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他的散文辞藻平实而不失优雅,描写清新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文意却丝丝入扣,行文流畅却极具内涵。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浙江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人,出生于江苏苏州。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俞平伯的散文属周作人的“美文”一派。《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描写情景交融,景色朦胧,是他散文的代表作。他的散文以独抒性灵见长。用笔细腻、意境朦胧而灵动、闲适而[_a***_],语言运用透出古代文学的深厚传统的影响,被周作人誉为“近来的第三派新散文的代表”。但有时描写太过繁杂、用力太过。

俞平伯比朱自清小两岁,却比他早一年考上北京大学,二人同校不同系。1922年,二人和叶圣陶等人创办了《诗》月刊创刊。1923年8月,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同游秦淮河,并在同题文章中印证了彼此的存在,可以说秦淮河见证了朱、俞二人的友谊

95年后,2018年两人的孙辈朱小涛和俞昌实故地重游,也算是一段佳话。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三变的词触痛你了吗?

【原创问答】

这两言词句出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词意是: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雨霖铃》这首词是词人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是柳永在屡考不中,仕途无望的背景下,不得不离开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时所写。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衬托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仕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以白描手法,写情人间离别时的情态,表达出难分难舍的情意。

他们在一个“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秋日傍晚分别,那凄切的蝉鸣、萧瑟的秋景、阴沉的暮色都为离别增加了几分悲凉。

正当两情依依之时,兰舟却催人出发,于是,千言万语化为了“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只紧紧地握着手,泪眼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两句语言通俗,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廖廖数语把人物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眉头紧锁,泪眼迷离,失魂落魄之状都传神地刻画出来。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无语凝噎”,无言胜过千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如此情景怎不让人心酸落泪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低级趣味的古文诗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