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文人相互讽刺的古诗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文人相互讽刺的古诗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讽刺一个人骄傲自大的诗句?
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撝而已,衣冠窃恨之。
然太宗素重其为人,在东宫时,每引与促宴。
子显尝起更衣,太宗谓坐客曰:“尝闻异人间出,今日始知是萧尚书。”
其见重如此。
大同三年,出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至郡未几,卒,时年四十九。诏曰:“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
分竹未久,奄到丧殒,恻怆于怀。可赠侍中、中书令。今便举哀。”
及葬请谥,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释义: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2、《焚书坑》——罗隐(唐)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释义:千年留下的书籍,被烧成一窖灰尘,路旁种田的农民也感到很伤神。秦始皇算计事务真是机灵聪明,以为人们多,就能活得比别人好。
3、《马嵬.其二》——李商隐(唐)
史上最奇葩的古诗?
《咏雪诗》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传说这是清乾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乾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这里的一片等指雪花,是白色的,而草丛是绿色的,不可能”都不见”,改为”飞入芦花都不见”更好,因为芦花是白色的无特殊意义!平常的咏雪诗而已!
求讽刺乱罚款的诗?
戏为六绝句之二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翻译: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简介:这首诗是杜甫针对当时社会一些人没有真正懂得诗歌内涵而轻易讥笑、讽刺“初唐四杰”的文人而做的反讽诗,诗中提到的“轻薄为文哂未休”者就是楼主所说的“不懂装懂”之人。
鲁迅怼过哪些我们熟悉的文人?
鲁迅先生是我敬佩的先生,可对他怼人,我觉得先生的情绪化占了很大的比例,不管先生身前和身后,他所怼过的人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在学术上都有显著的建树。,
我觉得:在文化艺术界,大家的互怼是很正常的事,不能因为自己崇拜的一方都是正确的,都是阳光的,而另一方都是渣渣,都是混混,都是垃圾。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是个怼人的奇才。
鲁迅一生“横眉冷对”,怼人无数。其中,有名人大腕,也有无名小卒。前者,如梁实秋,曾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著名学者,因双方在文学的阶级性上有分歧,鲁迅便怼其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再就是杨荫榆,杨绛的姑母,这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有人说鲁迅怼杨荫榆,是杨荫榆作为女大校长,为保护女***的利益,极力反对师生恋,反对男老师找女学生,而这恰好戳到了鲁迅的软肋。杨女士该不该怼,原因很复杂,历史自有公论。但杨女士是一个很有民族气节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对日军的暴行十分不满,曾多次到日本领事馆***,后被日军枪杀于苏州河,连命都丢了,已经很说明问题。
另一个被怼的大咖就是胡适了,这俩人关系本来十分融洽,堪称好哥们儿,而且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后来由于三观不合,鲁迅主张文学革命,胡适主张文学改良,终于分道扬镳。鲁迅曾多次痛骂胡适,但胡适却从不还口,这也算是奇事一桩了。至于远看像什么、近看像什么的那场嘴仗,人尽皆知,在此不说也罢。
此外,鲁迅所怼的小人物,就是“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阿Q们,他们骨子里的劣根性,谁又说不该怼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人相互讽刺的古诗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人相互讽刺的古诗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