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讽刺上不得台面的诗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讽刺上不得台面的诗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莫言的文化水平?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当代作家。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2012年10月,莫言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86年,从***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
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毕业,之后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
2016年12月2日,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综合文化水平不高。估计初高中的数理化和英语他做起习题会很困难,虽然他在都队考过***艺术学院,后来又在地方参加成人考试,取得了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但那都是随大流为文凭而文凭,他也没怎么往心里去。
如果说文史类知识,特别是文学创作,那他是***级别的。诗词也能拿得出手,书法虽然上不了台面,但也很有特点。总之,不能纯从学历上评价他的文化水平。
为什么中学生必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起来不押韵呢?
这首词实际上是押韵的,而且押的是入声韵。其韵脚分别在物,壁,雪,杰,發,灭,髪,月等字处。词韵共19部,其中平,上,去三声混合编为14部,入声单独编为5部,也就是15到19韵部都是入声韵。这首词除了第二个壁字是17部略有出韵外,其它的都是第18部。但宋词中偶尔出韵邻韵通押的情况是允许的,所以这首词在押韵上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我们现在读起来不押韵,问题在于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已经没有了入声,过去的入声字被分别并入了平上去三声,读起来自然就不押韵了。入声字实际上是一套带有塞辅音韵尾b,d,g的字,古汉语***有m,n,ng,和b,d,g六种辅音韵尾,而在现在的普通话中辅音韵尾只有n和ng两种,在一些方言如粤闽等方言中仍然保留有这一套入声字母,而在吴方言中虽然也有入声但b,d,g这一套塞辅音韵尾一律被简化成了一个喉门清塞音韵尾,正处在入声逐渐走向消失的途中,这些地区的人用方言读这首词是押韵和大致押韵的。而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这些入声韵尾和另一个鼻音韵尾m一起消失了。
谢邀。中国古代诗歌在隋代以前,押韵都是按照各地口语、方言或官话自行押韵的。直到隋代第一部韵书《切韵》的出现,才开始有了统一押韵的标准。《切韵》原书虽已散佚,但创立了古代韵书的基本构架,后来的《唐韵》,北宋的《广韵》,流行于近现代的《平水韵》都是在其基础上,整理和发展而来。古代韵书也有四声,即平、上、去、入。现在的普通话,已取消了入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原有的入声字则分散划入了现在的四声之中。
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语音与现在的普通话有了较大出入,使原本押韵的诗词,很大一部分到现在用普通话读来,不仅不押韵,而且有些还拗口了。古人做诗,是很看重押韵的,不押韵的诗词极罕见,而且不按韵书押韵的话,基本上都被划入了打油诗行列,上不了台面。所以流传于世的诗词,在当时肯定是押韵的,这点不用质疑。
苏轼是北宋大学者,虽然他有时爱突破格律限制,但决不会做诗填词不押韵。他的《大江东去》是划时代的大作,用的是当时的入声韵,也不同于后来流行的《平水韵》。如果你是江浙人,用吴侬软语念念试试,就会发现不但很押韵,而且韵味十足!
所以现在的《中华新韵》,并不完全否定古韵,而是要求‘’倡今知古,双轨并行‘’。懂点古代韵书知识,对我们欣赏古典诗词是很有必要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上不得台面的诗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上不得台面的诗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