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外行人的诗词,讽刺外行人的诗词名句

kodinid 3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关于讽刺外行人的诗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讽刺外行人的诗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小学最能被人理解的诗句?
  2. 诗和打油诗有什么区别?
  3. 何为书法中的“匠气”?为何文人墨客厌恶“匠气”?
  4. 乞丐书法赢得喝彩,中书协专家却对此不以为然,真的如此吗?

小学最能被人理解的诗句

绝句

唐 杜甫

讽刺外行人的诗词,讽刺外行人的诗词名句-第1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我们绝大多数外行人看来,这就是一首写景诗,但是,内行人读来却感慨万千,读出了我们领悟不到的无穷奥妙。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这首诗的内容不过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然而诗评家却读出了如下内容:黄鹂鸟找到了合适的时机开始求爱。一群高洁之士被提拔高升。我寒窗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学有所成,来接我上任的船就停泊在家门口了,或将远行万里。

讽刺外行人的诗词,讽刺外行人的诗词名句-第2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不要不服气,老沙开始也不服,但在阅读参考了多位诗评家的赏析文章后,不得不认为是很有道理的。下面老沙借他人观点,写自家文章,逐句给大家分析如下

诗和打油诗什么区别?

相传打油诗为唐朝张打油所创。其格调诙谐幽默,诗句通俗易懂,不拘于平仄格律,常被用于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与讥讽。与其他诗最大的区别就是搞笑,前面一句或两句还颇有诗意,可后面两句让人看了忍不住要笑,甚至捧腹喷饭!

讽刺外行人的诗词,讽刺外行人的诗词名句-第3张图片-雅韵诗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与自由诗、顺口溜、格律诗区别,小编各举一二例,供大家参考。(散文诗、杂言诗容易分别)

打油诗《咏雪》

作者张打油)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作者张打油)

百万贼兵围南阳,

打油诗类似于绝句,多由五字或七字句组成,虽然不讲究平仄和对仗,但是绝对押韵。打油诗往往由俗语入诗,诙谐幽默,语俗理不俗,很讨人喜欢,打油诗有点类似于顺口溜。

唐代有一个人叫张打油,作诗多用大白话,其《咏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人将这种通俗诙谐的诗称为打油诗,其实该诗写得很深刻,表现力很强。

想起了关于打油诗的一个笑话,与大家分享一下,逗大家开怀一笑:

一天,有两个秀才去游山玩水,看到了匾上的“文廟”二字,一个说是“丈庙”,一个说是“文朝”,两人争执不已。这时候,两人遇到了一个和尚,让和尚评评理,和尚说:“你们两个的事我不管,我要化齐去了。”两个秀才说:“只听说过化斋,没有化齐啊!”两个秀才和和尚吵了起来。

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教书先生,秀才让先生评评理,说和尚不该去化齐,先生说:“让我查一查训佑”,这个时候两个秀才又说:“只有训诂啊,哪有什么训佑。”于是四个人大声吵了起来,其中一人提议道:“听说本县的县太爷博学多才,他肯定知道,他还在大堂上挂了一个“赛东坡”的匾呢。”

于是四人来到了县衙说了一下情况,县太爷听到了之后大笑一声,作诗道:“文朝丈庙两相异,和尚不该去化齐,先生岂用查训佑,试看本官赛东皮”,特别是县官说后三个字的时候,微笑着指了指头上的牌匾。

好多打油诗都是即兴而作,反应了作诗人的才思敏捷,能够作出深刻的打油诗并且流传千古,也不简单。

提起打油诗,本人认为有必要申明以下观点:第一、我对打油诗的定义是:打油诗是社会人众用以泄愤、讽刺和暴露而传承记述的一类诗体。我不同意百度关于"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的定义。第二、我认为打油诗的范围包括所有的韵文。俚俗诗体(包括民谣、儿歌和顺口溜)仅是其中一部分,古体诗近体诗、散文诗和现代诗均可以是打油诗。第三、泄愤、讽刺和暴露多数是一种发牢骚的行为,不仅今人发牢骚,古人也发牢骚,不仅民众发牢骚,文人和官吏也发牢骚。所以《诗经》所列古风诗歌就有发牢骚的诗歌,应当纳入打油诗的范畴。所以我不同意说唐朝的张打油是打油诗的鼻祖,至多是他使人们注意到了诗歌中间还有一类牢骚类专用诗,以他的名字命名当然可以。表达牢骚的的手法允许是怒斥型的,也可以是喜虐型的,还可以是不温不火的。例如有人讽刺苏小妹脸长:"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始到腮边。"的确意味深长。第四、打油诗首先是诗,其中的油是指具有泄愤、讽刺和暴露的內容。所以打油诗也要讲究押韵,其水平因作者不同,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必苛求一致或故意降低标准。

欢迎批评和讨论。

咸阳人

打油诗与律诗的区别是:

律诗讲平仄、对仗、押平韵,一韵到底,中途不换韵。一般同一个字在同一首诗中不能重复出现。但也有特例。

打油诗不受平仄、对仗限制,押韵较自由,可换韵,同一字在同一首诗中可多次出现。

打油诗与自由诗的区别是:

打油诗每句字数相等,押韵,直白、诙谐、有趣。篇幅较短。

自由诗不讲究每句字数相等,可长可短,篇幅较长,押韵自由。

何为书法中的“匠气”?为何文人墨客厌恶“匠气”?

“匠气”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针对某种制作上的一种感观效果的描述,即工匠们对工艺器具及楼宇建筑上进行的雕凿、堆砌,所显示出来的感观效果。

用在书法上,“匠气”的意思应该可以简单的认为是书法家们通过各种技法的运用所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显示出来的效果。也就是说,“匠气”一词并没有对书法家本身具有贬义,之所以被文人墨客厌恶,是因为“匠气”的书法作品通常比较呆板、比较标准化、不够生动、灵动。

文人墨客心目中的书法应该如何呢?

  1. 首先格调必须要高,宁愿脱离群众也不能失去格调。所以说傅山才会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而“匠气”的书法格调是不足的,虽然说“匠气”的书法技法上也无可挑剔,可是其千字一面,每个字的发挥空间非常的小,并且缺少变化,一幅书法作品还未写就已经可以知道其样貌,谈何格调?

  2. 书法必须能够承载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记得以前还未有手机的年代,大家收到信件的时候,看到上面熟悉的笔迹,见字就如同见到了寄信之人,寄信方的思想感情通过文字以及字迹多重的向我们传达意思。现如今大家很少写信件了,微信上面一条条信息虽然拉近了地域间的距离,却疏远了大家的关系,以前的信件是温暖的,现如今的微信信息却是冰冷的。书法作品与之相同,我们写出的书法作品如果都像打印出来的工整,一丝不苟,确实给人美感,让人看着舒服,但是其缺少个性,缺少思想感情,这样的书法是冰冷的,没有思想没有生命的,这也是“匠气”书法特点,文人墨客对此十分厌恶。
  3. 书法创作过程也十分重要。还记得著名歌星周杰伦说过一句话:你在打篮球的时候,投篮可以不准,篮球可以不进框,但是姿势一定要帅。我们书法虽然是以作品来表现,但是通过作品我们其实能够感知创作者的创作状态,是否精气十足,还是萎靡不振,有些书法者写字的时候十分谨慎,喜欢枕碗写,虽然达到了稳定的效果,但是缺失了精气,没有了活力,写出来的作品往往生动不足,刻板呆滞。书法家曾翔的作品可能争议比较大,特别是其创作的过程都是又吼又跳的,被许多同行批评为“小丑”,但是认真看过他的书法作品的网友能够发现,其作品风格可能并非你喜欢的,但其透过纸面传达出的热情和奔放是那些枕碗书法作品无法达到的。

“匠气“这个词语被用来形容书法家,是对这个书法家技法上的肯定,但却降低了其书法的价值,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们初级阶段应该以“匠气“为目标,将自己的书法技法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要时刻谨记,勿要深陷其中,要能进能出,等到你脱去“匠气“,你的书法可成。


欢迎网友们评论区留下你对“匠气“的理解,我们一起讨论,同时喜欢书法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的账号,我们一同进步。

匠气是长期只专技术而不读书,作品无文化内涵而工艺熟练,墨守成规,每天只是临帖,字写得(靓)笔笔有来历,笔笔有出处,并得笔于古人(晋人)就是没一点自己的东西,只有外壳,沒有思想***,金玉其外,败在其内,没感情流动的作品,为匠气。作品一味追求技术,抄袭古人诗句,而自己不会作诗,写文赋的作品,也就是文人厌恶的匠气。正是苏东坡说的,退笔如山,但不足珍,只有多读书,有书卷气的作品,才珍贵。


匠气是因为牵强附会而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而显现的气息,大多是由于作者笔墨功底不深,涉猎狭窄,名利心强(为了讨好观众而注重形式和外表来雕琢勾画出来的作品)。

具有匠气的书法是经不起推敲和欣赏的,往往看几眼就没有兴趣继续往下看了,但是高雅的书法则百看不厌,每次欣赏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收获。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大都厌恶匠气书法作品,他们崇尚高雅,因为匠气的弊端是背离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不可***、难以言传、妙趣无穷的理想境界。

匠气者,刀砍斧凿的匠人痕迹明显也。在书法领域,是指把字写僵了、写死了、毫无生机。

一幅合格的作品,要自然脱俗清新和生机盎然,整幅作品无论是墨的干湿浓淡还是用笔的徐疾,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大小等都应该恰如其分合情合理。

***如我们把每一个都写得很工整,大小一样,墨色没有变化,这幅作品就被写僵写死了,只能说你会写字。

还有一种明显的匠气或称为江湖气,这种人往往在写字的时候加进去一些肢体语言,边写边吼叫、跺脚、摇头摆尾,还有就是人为臆造一些没有来路的夸张笔画等,这些都是不可取和应该被人唾弃的东西。

书法就是好好的写字,尽可能的把字写出传统的味道,写出自己的真性情,写出符合大众审美的标准。

明清时期的馆阁体其实也带有明显的匠气,馆阁体就如同后来的仿宋体和今天的印刷体,适用于国家行文、公告、编书、记录等,馆阁体就是要把每一个字都写到规规矩矩清清楚楚,但馆阁体用到书法作品里就显得呆板、无趣和了无生机。

乞丐书法赢得喝彩,中书协专家却对此不以为然,真的如此吗?

书法不论贵贱,写得好自然就有人真喝彩,写得不好,如果你位高权重,那自然有人吹捧着喝彩。但乞丐书法能得到喝彩,凭的是真功夫,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当然也不排除哗众心理的喝彩,这种喝彩又另当别论了。

我没见过乞丐的毛笔字,仅是按照其它方面发生存在的一般规律看问题。乞丐是一个很普通的底层人士,他的技艺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仅是民间说好,根本不可能引起术协重视。除非世界上独一无二,而国家又急缺这样得人才或技术。因为,中国人讲究面子,你一个乞丐比我们专业人士都强,要的[_a***_]和专家干什么,专家学者不是掉价了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外行人的诗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外行人的诗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打油诗 书法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