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讽刺丁谓的诗词名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讽刺丁谓的诗词名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写不干事实,专门溜须拍马的诗?
《嘲竹》
竹似伪君子, 外坚中却空。 成群能蔽日, 独立不禁风。
根细善钻穴, 腰柔贯鞠躬。 文人多爱此, 生气息相同。
据说寇准做宰相时,有一个副宰相叫丁谓,特别善于逢迎。有一天朝廷召开会议,会后一起吃工作餐,寇准的胡须上不慎沾了汤水,丁谓讨好地起身给寇准擦拭。寇准当即讽刺道:“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人们就把某人对别人的奉迎讨好称作“溜须”。
“拍马”的典故来源于蒙古文化。
蒙古人善于骑马和养马,就连一般百姓也会拥有几匹马,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后来下级遇见上司后,也讨好地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
成语“溜须拍马”就是由“溜须”和“拍马”两个故事演绎而成,显然是一个贬义词。
欧阳修为什么诬告狄青?
宋仁宗时期,有一位带着鬼脸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忠君爱国的的大将军,他就是狄青。狄青是山西汾州人,出身贫寒,父母早亡,与哥哥相依为命,小时候哥哥带着他四处流浪。
狄青16岁时,因一点小事被地痞收拾了,他哥哥心疼他,就把地痞打得起不了床,衙门派人来抓他哥哥,狄青想:哥哥把人打了,是要给我报仇,我怎么能让哥哥去吃官司呢!
于是请求官差让他代替哥哥去坐牢。九品芝麻官——县官,调查取证之后,认为也不是啥大事,没酿成严重后果,并且认为狄青重情重义,人品可嘉,就对他进行了从轻处理,只是按照朝廷法律在他脸上刺了字,就放他回家了。
从此狄青立志要出人头地,每天闻鸡起舞,苦练武功,几年之后练就了一身绝技,为了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狄青带着远大的抱负,来到了都城汴京投军。
经过一番测试之后,被编到了护卫宫廷的禁军队伍里,当时朝廷重文轻武,当兵的都是贫苦百姓,因此小兵被看做是下等人。
很多士兵都觉得前途渺茫,慨叹命运的不公平,但是狄青的想法却与众不同:只要苦练本领,将来就能建功立业,就能成为人上人。
狄青是我国著名的将领,忠君爱国没有话说。他最后的死亡和欧阳修脱离不了干系,不过对比起来,似乎大家对欧阳修的忍受程度很高,并没有人像骂害死岳飞的秦桧那样骂他,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用欧阳修和秦桧相提并论并不合适,他比秦桧要高明许多,而且人品也高了许多。狄青之所以死,与欧阳修脱离不了干系,但算起来,欧阳修最多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而不是始作俑者。宋朝素来重文轻武,但狄青因为战功赫赫,因此官拜枢密使。
这个官职已经对约定俗成的制度起到了强烈冲击,因而整个文官团队对其都是非常忌惮的。欧阳修只是文官团中的一位,并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地位。另外,在当时,欧阳修反对狄青是出于所谓的正统思想。虽然这种正统思想在而今看来完全是错误的,但在当时是被世人所接受的。
宋太祖拥兵自立成了皇帝,但他因此对武将格外忌惮。上位者对武将的忌惮,将整个社会风气引向了一个极端偏激的地步。因而,当狄青即将位列枢密使,整个文官团队也好,还是社会风气也好,都认为他有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最可怕的是,或许连皇帝也这样认为。
皇帝当初提出这个观点,遭到众臣反对,就算他想要维护狄青,说他是忠臣,但那些老臣只需要一句“难道太祖不是忠臣吗?”就可以将仁宗的所有建议给置之死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讽刺丁谓的诗词名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讽刺丁谓的诗词名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